于桂兰
系别:人力资源管理系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yugl@jlu.edu.cn
于桂兰
系别:人力资源管理系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yugl@jlu.edu.cn
于桂兰,女,1964年9月19日生,1983年毕业于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1987年6月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本科毕业后,到公司历史系档案管理专业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于1997年和2007年在ylzz总站线路检测和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调入ylzz总站线路检测,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2005年4月到2006年4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劳动关系系访学,2014年9月到2015年7月作为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访学。现为ylzz总站线路检测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教授、博士生导师,ylzz总站线路检测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协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会委员。
教育与访学
2014.09—2015.07 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 中美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2001.09—2007.07 公司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专业 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5.04—2006.04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劳动关系系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1994.09—1997.07 ylzz总站线路检测 企业管理专业 在职硕士研究生
1983.09—1987.07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档案学专业 本科生
工作经历
2009.01--目 前 ylzz总站线路检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4.01—2012.03 ylzz总站线路检测 教授 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
2000.01—2005.01 ylzz总站线路检测 副教授 人力资源管理系副主任
1997.07—2000.01 ylzz总站线路检测 讲师
1987.07—1997.07 公司历史系 助教 讲师
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
ylzz总站线路检测教学委员会主任
公司教学委员会委员
公司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高等公司产品指导委员会管理学类教指会委员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分会 常务理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劳动关系分会 副会长
中国管理现代化协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通讯评议人
《管理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 吉林省委员会 委员
中国民主促进会 长春市委员会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 副主任
长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长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常委会委员
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课程讲授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和博士研究生)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比较(本科生)
劳动关系管理(本科生、博士生)
科学研究项目
1.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角色、行动模式与互动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时间:2016,项目号:16AZD013
2.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项目负责人,中美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项目,2014-2015
3.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时间:2012,项目号:12AJY001
4.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路径研究,子项目负责人,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项目号:12JZD028,首席专家:公司 金晓彤 教授
5.女性高层次人才社会网络与成长关系研究, 子项目负责人,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号:10JZD0045-2,首席专家:同济大学 罗瑾琏 教授
6.中国情境下企业内部劳资冲突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教育部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09-0433
7.工人权利受损及其治理的产权经济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时间:2007,项目号:07BJY048
8.吉林省私营企业工人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时间:2007,项目号:200700
9.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家发育成长问题的跨学科实证研究,项目负责人,公司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项目,批准时间:2004,项目号:KXK2004008;
10.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时间:2002,项目号:02CJY011;
11.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项目负责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时间:2001,项目号:2001011;
12.中国近代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研究报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1996-1999。
13.基于二元产权视角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第一参加人(项目负责人:年志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时间:2009,项目号:09BJL026;
14.新时期劳资关系与社会建设,第一参加人(项目负责人:李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时间:2008,项目号:08JA840006。
教学研究项目
1.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和模式研究:以ylzz总站线路检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例.
项目负责人, 2017年度公司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号:2017XZD090;在研
2.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和模式研究:以ylzz总站线路检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例.
项目负责人,学校推荐2018年吉林省公司产品改革重点项目. 在研
3.以小组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为例.
项目负责人,2010年度吉林省公司产品研究重点项目,批准时间:2010.已结项
4.以小组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为例.
项目负责人,2009年度公司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批准时间:2009. 已结项
学术论文
[1] 孙瑜,于桂兰,梁潇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跨层次影响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8(8):186-188
[2] 于桂兰,王惊,姚军梅. 呼唤对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以工作投入为中介变量,社会科学战线[J].2017(9):61-90.
[3] 李洪英,于桂兰. 心理契约履行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J]. 社会科学家, 2017(2):74-78+84.
[4] 李洪英,于桂兰,李淑芬.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契约履行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统计考察[J]. 统计与决策, 2017, (18).124-127.
[5] Li H, Yu G. A Multilevel Examin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Social Exchange Theory Perspective [J].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 2017,13(8):5821–5835.
[6] 于桂兰,姚军梅,张蓝戈. 家长式领导、员工信任及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25-129
[7] 孙瑜; 梁潇杰; 于桂兰. 新老两代农民工劳动关系满意度代际差异比较研究 经济纵横 201702:22-26
[8].李洪英, 于桂兰. 基于SSG组织关系调节的心理契约履行与员工绩效[J]. 统计与决策, 2016, (23):95-97.
[9] 于桂兰,梁潇杰, 孙瑜.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质性研究,管理学报,2016年10期,pp 1446-1455+1533.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7年1期全文转载.
[10] 于桂兰, 付博. 上下级关系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4期,pp 62-72。
[11] 于桂兰,杨术,孙瑜.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pp 78-84.
[12] 孙立新,于桂兰,余来文. 员工人际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整体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06期,pp 94-96.
[13] 渠邕, 于桂兰.劳动关系状态结构特征分析工具设计与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2016年第3期, pp 44-6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9届年会暨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协会(ILERA)第9届亚洲会议论文二等奖,2017年
[14] 姚军梅,任欢,于桂兰. 企业员工自我效能对职业成功的影响研究——以性别角色为调节变量,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pp 39-46.
[15] 于桂兰,付博. 上下级关系对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 管理学报,2015年06期, pp 830-838.
[16] 于桂兰,孙瑜. 中国情境下企业员工网络建构行为量表开发. 公司学报, 2015年02期, pp 62-70+173.
[17 孙立新,于桂兰, 余来文. 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持续影响研究——基于智力增值系数法(VAIC)的面板数据.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0期,pp.100-102
[18] 陈星汶, 崔勋, 于桂兰. 团队认知多样性如何影响团队创造力: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9期,pp.112-118
[19] 陈明,高晓英,于桂兰. 基于不当督导的强制性公民行为中介调节模型框架构思:一个质性研究, 领导科学,2015年10期,pp47-50
[20] 渠邕, 于桂兰.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评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年15期. pp11-1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1] 渠邕, 于桂兰.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探索性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年15期. pp19-25.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2] 孙瑜,于桂兰. 美国工人中心的形成、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学习与探索, 2014年06期. .pp52-58
[23] 张宏, 于桂兰. 企业雇主品牌影响因素研究——以内部市场品牌建设导向为基础.学术论坛 2014年02期: 61-66
[24] 刘燕; 陈明; 于桂兰. 中国企业员工沉默对工作知觉与组织决策的影响. 兰州学刊,2014年07期. pp202-208。
[25] 姜薇薇,于桂兰,孙乃纪.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研究. 兰州学刊,2014年01期。
[26] 于楠,孙玲辉,于桂兰. 工作价值观、家庭-工作冲突和工作投入的性别差异研究. 劳动经济评论 (集刊), 2014年07卷第2辑.
[27] 陈星汶, 李立群,于桂兰. 高校教师社会网络联接强度、知识分享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知识隐性和知识活性的调节作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 年第17期。
[28] 何建华,姜小暖,于桂兰.团队集体效能感与团队绩效: 团队沟通的调节作用. 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4期。
[29] 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功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经纬.2014年第2期。
[30] 于桂兰, 杨术. 辱虐管理与员工绩效:员工沉默的中介作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4年04期pp34-43.
[31] 杨术,周杨,于桂兰.职业呼唤、职业承诺及职业成功的关系研究——以985高校女教授为例.制度经济学研究,2014年01期。
[32] 于桂兰,陈明,于楠. 我国工人权利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期, pp.66-67. 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13 (4)全文转载.
[33] 于桂兰,陈明,于楠. 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元分析回顾及样本选择与测量方法的调节作用[J].公司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pp.115-123.
[34] 陈明,于桂兰. 破坏型领导:何时危害更大——关系取向及工具性对破坏型领导与强制性公民行为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4期.p13-23.《新华文摘》2013年23期全文转载。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5] 刘燕,胡晓真,于桂兰.组织内社会网络中心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统计与决策,2013年16期,P86-89.
[36] 于米,于桂兰. 技能型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测定与价值研究—基于吉林省汽车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p89-96.
[37] 于桂兰,郑秀芝.工人权利受损原因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 (3), pp. 76 -92.
[38] 张秋惠,于桂兰.劳动关系的产权理论演化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pp. 47-53.
[39] 张秋惠,于桂兰.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 (3), pp.167-169.
[40] 于桂兰,宋冬林.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与劳动争议关系的实证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 (6), pp. 88-104.
[41] 张秋惠,于桂兰.东北民营企业家劳动关系信念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10 (5), pp. 118-124.
[42] 于米,于桂兰.工人默会知识价值的实证研究:以长春一汽集团一线工人为例[J]., 学习与实践, 2010 (11), pp.56 -63.
[43] 孔昕源, 于桂兰.汽车行业一线工人知识互补性测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11), pp.76 -79.
[44] 于桂兰, 孟秀石.信任与知识分享: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J].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0 (9), pp.3 -17.
[45] 于桂兰,秦晓利.英国市场经济早期工人人力资本公地悲剧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 (8), pp. 19-26.
[46] 于桂兰,王弘钰.工人人力资本的测量维度与经济价值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8 (8), pp. 221-228.
[47] 于桂兰,于楠.工会制度与工人权利: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J],公司社会科学学报,2008 (3), pp.120-127;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08 (4)全文转载
[48] 于桂兰.谁“公共”了工人的权利[J]. 当代工人,2008 (12), pp.24-25.
[49] 于桂兰,苗宏慧.美国劳资关系模式下工会制度的微观成本与收益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pp.27-31.
[50] 于桂兰,袁宁.政府主导型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基于农民工二重性的视角[J].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2007 (4), pp. 66-70;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7 (9)全文转载
[51] 于桂兰,于米.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 (2), pp.35-38.
[52] 于桂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整合[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 (4), pp.139-140.
[53] 于桂兰,袁宁.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基于制度演化的知识分析[J].公司社会科学学报,2005 (2), pp.50-54.
[54] 于桂兰,袁宁.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8月5日.
[55] 于桂兰,邹国庆.关注员工职业敏感期[J]. 企业管理,2004 (9), pp. 40-41.
[56] 于桂兰,王弘钰.三要素人力资源定义探讨[J].人口学刊,2005 (1), pp.42-45.
[57] 于桂兰,谭婧.中美经营者激励机制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5 (10), pp. 41-43.
[58] 于桂兰,夏光.N+1模式--MBA人力资源管理亲验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文化建设探讨,管理案例研究2003年卷 [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9] 于桂兰,袁宁.人力资本风险研究[J].人口学刊,2003 (5), pp.40-42+48.
[60] 盛光华,于桂兰.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03 (7), pp.58-6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3 (7)全文转载.
[61] 于桂兰,盛光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2月8日.
[62] 于桂兰,杨富华.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原因与形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 (12), pp.11-12+16.
[63] 于桂兰.良性互动与心理契约, 企业研究,1999年09期,30-31.
[64] 于桂兰,朴成万.减轻下岗人民心理压力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一环.劳动世界, 1999年07期.
教材与著作(译著)
[1] 于桂兰,渠邕,孙瑜,梁潇杰 著.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
[2] 于桂兰,于楠 主编.劳动关系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014年11月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3] 于桂兰,于米,于楠 译,孙乃纪 译校.John W. Budd著,劳动关系:寻求平衡(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 苗宏慧,于桂兰 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
[5] 于桂兰,王弘钰 主编.东北民营企业家发育成长环境跨学科实证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6] 于桂兰,苗宏慧 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9.
[7] Richard Hyman 著,黑启明 主译,于桂兰 校译.劳动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8]于桂兰,魏海燕 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荣誉与奖励
[1] 2018 《以员工团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估----以公司本科课程<劳动关系管理>8个年级的教学试验为例》一文,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10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二等奖
[2] 2017《上下级关系对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一文, 获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3] 2017《劳动关系状态结构特征分析工具设计与实证研究》,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9届年会暨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协会(ILERA)第9届亚洲会议,论文二等奖
[4] 2016中国MBA杰出教授
[5] 2014-2015年度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
[6] 2014年《破坏型领导:何时危害更大——关系取向及工具性对破坏型领导与强制性公民行 为的调节作用》一文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7] 2014年《劳动关系管理》(教材)列入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二批教材目录
[8] 2013年度宝钢优秀教师
[9] 2013年度公司第三届师德标兵
[10] 2011年《中盛公司引进总经理风波》获全国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届MBA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
[11] 2011年《以小组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劳动关系分会优秀论文奖
[12]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3] 2008年公司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4] 2013年民进长春市委员会优秀会员
[15] 2012年中国民主促进会长春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16] 2012年中国民主促进会吉林省委员会优秀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