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团队  >  基本情况  >  团队情况  >  数量经济系  >  正文

数量经济系

郭凤鸣

系别:数量经济系

职称:副教授

电子邮箱:guofm82@jlu.edu.cn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
主讲课程
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9823月生于天津市宝坻区,20029月起就读于ylzz总站线路检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066月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9月起免试攻读ylzz总站线路检测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086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9月起免试攻读ylzz总站线路检测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于2011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7月至今留校任教。

教育经历

20029月起就读于ylzz总站线路检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066月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9月起免试攻读ylzz总站线路检测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20086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9月起免试攻读ylzz总站线路检测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于2011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7月至今留校任教。

研究领域

劳动力市场的计量分析与政策模拟

主讲课程

暂无内容



研究成果

1. 论文

[1] 郭凤鸣:工资率提升对农民工超时劳动的影响,《人口学刊》,2022年第4期。

[2] 郭凤鸣:青年和中年农民工过度劳动差异的成因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10期。

[3] 郭凤鸣,张世伟:签订劳动合同有助于缓解农民工过度劳动吗?,《世界经济文汇》,2021年第6

[4] 郭凤鸣:数字经济发展能缓解农民工过度劳动吗?,《浙江学刊》,2020年第5期。

[5] 郭凤鸣:农民工过度劳动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20年第5期。

[6] 郭凤鸣:农民工过度劳动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20年第5期。

[7] 郭凤鸣, 张世伟:农民工过度劳动是“自愿选择”还是“无奈之举”?——基于过度劳动收入补偿的分析,《劳动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8] 郭凤鸣、李志玲:市场分割还是户籍歧视——农民工与城镇工过度劳动差异成因分析,《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年第3期。

[9] 郭凤鸣、张世伟:劳动合同签订能提升农民工的工资吗?,《数量经济研究》,2019年第4期。

[10] 郭凤鸣、柏丛明: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11] 郭凤鸣、张世伟:最低工资提升对低收入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5期。

[12] 郭凤鸣、张世伟: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时间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19期。

[13] 郭凤鸣、曲俊雪:中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劳动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14] 郭凤鸣:农民工过度劳动与劳动报酬规制研究(15CJY022),2015年第7期。

[15] 郭凤鸣、张世伟:中国城镇劳动市场中年资回报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8期。

[16] 郭凤鸣: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行为研究(2013T60309),2013年第6期。

[17] 郭凤鸣、张世伟:区域经济环境对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人口学刊》,2013年第4期。

[18] 郭凤鸣: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2012M510858,2012年第5期。

[19] 郭凤鸣、张世伟:教育与工资性别歧视,《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3期。

[20] 郭凤鸣、张世伟:性别工资差异缘何扩大?——基于职业分割的分析视角,《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第2期。

[21] 郭凤鸣、张世伟:教育歧视和户籍歧视对城镇工和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6期。

[22] 郭凤鸣、张世伟: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中的性别工资差异——一个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经验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

[23] 张世伟、郭凤鸣:东北城镇居民劳动供给行为分析,《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4期。

[24] 张世伟、郭凤鸣: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动——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途径,《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25] 张世伟、郭凤鸣: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歧视——基于东北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经验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6期。

[26] 张世伟、郭凤鸣:东北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问题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2.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民工过度劳动与劳动报酬规制研究(15CJY022),负责人。

[2]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灵活就业劳动者就业质量问题研究(20210601153FG),负责人。

[3] 吉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吉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促进政策的计量分析与模拟(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493号),负责人。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2012M510858),负责人。

[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选择行为研究(2013T60309),负责人。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2012BS015),负责人。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作用效果评价(2013ZZ022),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忠诚还是叛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内容结构、形成机制和影响(71872069),参与人。

[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20BJY051),参与人。

[10]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影响的经验研究(14BJY212),参与人。

[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收入再分配政策机理和效应得微观模拟(05JJD790079),参与人。

[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促进就业的公共政策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的微观模拟(NCET-05-0318),参与人。

[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12JJD790042),参与人。

[14] 公司劳动关系项目: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2021LD005),参加人。